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虉草的研究进展

?

编号 zgly000133993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虉草的研究进展

作者 张永亮  骆秀梅 

作者单位 内蒙古民族大学 

母体文献 草地学报 

年卷期 2008年06期

年份 2008 

分类号 S544.9 

关键词 虉草  生物-生态学特性  饲用价值  栽培与利用 

文摘内容 从生物生态学特性、饲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品种选育、栽培与利用等方面对国内外饲用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L.)研究进行综述。虉草属生长高大、多叶、高产的多年生冷季型禾本科牧草,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其根系强大,既抗旱又耐湿耐寒;除了种子,还可以根茎或分株进行营养繁殖,乃至茎节也可生根并长出枝条;虉草群落一但建成其竞争力很强,并迅速形成单优势种群落;虉草的高生物碱含量影响其饲用价值,通过育种可降低其生物碱含量,提高消化率;虉草种子在成熟前易脱落,栽培品种最适采种期是开花后16—18 d,野生种群是11—13 d;虉草属是高度自交不育植物,在种子生产中仅有少量自交种子;其育种目标是在改善适口性的同时,提高种子保持能力以及种子和饲草产量;虉草具有持续高产和吸收氮素的能力,因此很适合施有机肥或氮肥;虉草可用于放牧、青贮和调制干草,年刈割3~4次,干物质生产效率最高,放牧时,要保持草层高度不超过30 cm,适宜留茬高度为7~10 cm。最后,对我国在虉草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