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中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

编号 zgly000153290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中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作者 杨宁  邹冬生  付美云  杨满元  林仲桂 

作者单位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 2016年09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151.9 

关键词 紫色土  植被恢复  土壤团聚体  土壤性质 

文摘内容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选择立地基本相似的草本、灌草、灌丛、乔灌和乔木群落,调查了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并用典范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恢复进行,土壤中大粒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P<0.05),2 m土层中>5 mm粒级团聚体在土壤团粒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约占50%80%,其次是52 mm含量,约占10%15%;随土层加深,草坡、灌草和乔灌群落的团聚体总量显著减?。≒<0.05),灌丛群落,先降后增再降(P<0.05),乔木群落,先增后减(P<0.05)。在不同恢复阶段与不同土层中,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呈现不同变化规律,040 cm土层,灌丛群落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最大(P<0.05),4080 cm土层,随恢复进行先增后降再增(P<0.05),80130和130200 cm土层,随恢复进行而显著增加(P<0.05)。在草本、灌草和灌丛群落,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随土层加深而显著减?。≒<0.05);乔灌和乔木群落,随土层加深先增后降(P<0.05)。典范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对>5 mm和10.5 mm两粒级团聚体的影响较大;Al2O3、Fe2O3、<0.01 mm物理性黏粒对21 mm和0.50.25 mm两粒级团聚体的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Al2O3、Fe2O3是影响土壤团聚体的主要因子,其次为<0.002 mm黏粒和<0.01 mm物理性黏粒。研究表明,植被恢复可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团聚体重新分配和土壤大团聚体形成,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相关图谱

相关信息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