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埋藏条件下3种干旱荒漠植物的种子休眠释放和土壤种子库

?

编号 zgly000143378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埋藏条件下3种干旱荒漠植物的种子休眠释放和土壤种子库

作者 王彦荣  杨磊  胡小文 

作者单位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2年08期

年份 2012 

分类号 S154.4 

关键词 萌发  牛枝子  唐古特白刺  骆驼蒿  休眠释放  埋藏  土壤种子库 

文摘内容 对种子休眠的自然释放及其作用因素的研究,是了解种子休眠生态学、种群适应机制的重要途径。以内蒙古阿拉善干旱荒漠区的3种主要植物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骆驼蒿(Peganum nigellastrum)为材料,研究了种子在野外埋藏18个月期间和4个埋深条件下的休眠释放特性和土壤种子库。3种植物种子在野外埋藏时(采收后5℃冷藏6个月)的休眠率分别为98%、95%和3%。结果显示,埋藏过程中,3种植物种子的休眠释放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性。对牛枝子而言,置于地表(0cm)的种子比埋藏于土中的种子的休眠释放快,埋藏期末,埋深0、2、5和10cm的种子的休眠率分别为64%、87%、86%和82%。唐古特白刺种子埋藏6个月后,各埋深的休眠已完全释放,释放速率随埋深增加而加快。骆驼蒿种子具有典型的季节性休眠循环特性,休眠率各年度最高点出现在10月份,释放速率随埋深增加呈减慢趋势。埋藏期末不同埋深条件下,牛枝子、唐古特白刺和骆驼蒿种子的平均田间萌发率分别为11%、12%和8%;平均室内萌发率分别为3%、74%和42%;而平均死种子率分别为3%、15%和10%。根据Thompson和Grime(1979)的土壤种子库分类体系,供试的3种植物都属于持久土壤种子库类型。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