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组织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成功20周年系列活动主题会议在香格里拉市举办。云南大学教授陆树刚在回顾申遗过程时感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是大自然给云南最大的红包?!?br>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面积约1.7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系列遗产,包括高黎贡山、白马-梅里雪山、哈巴雪山、千湖山、红山、云岭、老君山、老窝山8个片区,涉及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丽江市、保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5个州市的11个县区?!叭⒘鳌备呱阶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从北向南并行奔腾,在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形成世界上挤压最紧、压缩最窄的巨型复合造山带。
大自然的馈赠有多丰厚?
这里拥有北半球80%的生态系统类型,是全世界生态系统类型最多样的区域,分布有高等植物7000多种、各种动物900余种;总面积不到全国国土面积的0.2%,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物种,栖息着近200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和150余种国家级?;ぶ参铩U饫锘故鞘澜缟虾奔亩嗝褡?、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16个世居民族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
10年申报
原迪庆州“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利民,因为长期致力于“三江并流”世界遗产?;す芾?,被同事们称为“李三江”。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成功20周年系列活动主题会议上,他说,“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三江并流’申遗历程,回顾那段让我终生难忘的光辉岁月?!闭夤饣运暝率鞘昴ヒ唤5募枘牙?。
1993年,“三江并流”被正式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清单。
1998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同意“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1999年,云南省编办批准成立云南省“三江并流”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开展“三江并流”第一次综合考察并进行秋季补充考察。
2000年,云南省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成立;云南省人民政府向建设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递交《关于上报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文本的请示》,经3次修改完善后,申报文本于4月11日通过建设部及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召开的论证审查会。
2001年,“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线路专项考察完成。
2002年,联合国国际自然?;ち耍↖UCN)专家对迪庆、怒江、丽江“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区域开展实地评估考察。
18分钟通过
“三江并流”以奇绝神秘的自然美、极具全球代表性的科学价值震撼了全世界。
2003年7月2日12时50分,梅里雪山的图片出现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屏幕上,“三江并流”审议流程启动,从陈述突出普遍价值到21个主席团成员国表决通过,仅用了18分钟。
7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三江并流”颁发了《世界遗产名录》证书,中国拥有了唯一一个满足世界自然遗产全部4条标准的遗产地,云南拥有了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云南自然遗产事业的新纪元自此开启。
20年坚守
“三江并流”值得永久珍视?;?。
20年来,“三江并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了14次保护状况报告,开展了2次反应性监测考察,并在2010年完成边界细微调整。
20年来,“李三江”们以热爱坚守,伴随着“三江并流”的申报管理成长、成熟。今年6月7日,李利民被授予“遗产卫士”称号,他觉得这是鞭策和鼓励,并为此感到自豪。
20年来,云南一直积极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按照依法、依规、按程序的原则,认真履行《?;な澜缥幕妥匀灰挪肌芳捌洳僮髦改?,履职尽责,做好“三江并流”保护管理工作。
“三江并流”法律体系不断健全。2005年,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ぬ趵?,为“三江并流”?;ぬ峁┝朔杀U?;2018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云南省加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す芾砣舾晒娑ā罚叭⒘鳌北;ぬ峁┝苏咭谰?。
“三江并流”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多年来,遗产范围内各类?;さ鼐嘀屏斯婊??!度⒘魇澜缱匀灰挪;す芾砉婊芬驯嘀仆瓿?,将于近期评审,为遗产保护发展提供规划依据。
“三江并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遗产范围内非法采伐偷猎现象全面禁止,探矿采矿全面关停。
“三江并流”监测成效不断凸显。云南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广泛开展科研监测合作,遗产范围内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维管植物物种增加了1000余种,发现了怒江金丝猴、白颊猕猴、红鬣羚等多个新记录种。随着地质地貌研究的深入,还发现了多个新的地质遗迹点。
“三江并流”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今年5月,云南编制完成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战略环评》通过了省级专家评审,成为我国首个世界自然遗产战略环评,在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中对“三江并流”的科学?;し⒄固峁┝思际踔改?。
世界自然遗产未来可期
国家林草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刘文说:“世界自然遗产是向外星人展示的地球最美好的景象?!?br>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云南的世界自然遗产地?;す芾砘褂泻艹さ穆芬摺每蒲Ш屠硇缘奶?,不断提升对遗产的认识;要加紧规划修编,尽快形成成果履行审批程序;要严格履行建设项目审查程序,依法依规履行国内外报备程序;要主动加强执法监管;要强化自然遗产资源监测,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遗产地与周边社区的关系,探索产业发展与遗产?;し床富疲灰剿骺蒲Ю眯侣肪?,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切实把“生态红线”转化为“生态红利”,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今年6月,云南省林草局与四川省林草局、重庆市林业局、贵州省林业局共同签署了《世界遗产?;す芾碚铰院献餍椤?,将共同开展联合世界遗产日、友好世界遗产、人员互访学习、联合人员培训等活动,各遗产管理机构将充分利用现有机会,积极参与活动,拓宽合作渠道,创新旅游宣传推介模式,走出一条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和发展新路径,让云南自然遗产唱响中国、走向世界。
7月2日,云南省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杨杨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感恩为“三江并流”申遗成功、边界细化成功以及长期保护管理付出过心血和汗水的前辈和同仁,?!叭⒘鳌?0岁生日快乐!
这段话感动了很多人。
中国绿色时报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