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5月1日电 题:黄河岸边“植绿人”
新华社记者马丽娟、苏醒
春夏之际,黄河岸边,草木蔓发。在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で戆吧搅殖?,轰鸣的挖掘机吊起树苗,稳稳放入提前挖好的树坑中,苗木工人扶苗、培土、踩实、浇水……眼下正值春季造林的收尾期,工人们正抢抓时机,种下油松、侧柏等耐旱树苗。
“种树和种粮一样,都得赶时令,‘五一’假期我们也不休息?!甭戆吧焦芾碚径映ざ『佑赂嫠呒钦?,每年3月中旬地皮解冻到5月10日前后,气温回升,雨水较多,是春季造林的黄金时节,而进入夏季气温过高,水分蒸发严重,会降低树苗存活率,因此工人们正与时节“竞速”,争取种下更多树苗。
白芨滩国家级自然?;で卮γ谒厣车匚髂媳咴?,距黄河最近距离仅有5公里,是阻挡沙漠侵袭、?;せ坪由踩闹匾琳?。但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在这里种活一棵树十分不易。
记者看到,为应对当地春季大风天气,苗木工人在每棵树四周打下木桩,再用绳子将树苗与树桩捆绑,进一步固定苗木,以提高成活率。
面庞黝黑的丁河勇在白芨滩工作了31年,治沙的情怀像树苗一样扎根在这片土地?!昂腔ふ庑┦髅缇拖窈腔の业暮⒆右谎藜?、浇灌、补植、病虫害防治,丝毫马虎不得。我已经习惯了与树为伴的生活,隔两天不上山看看林子,心里就不踏实?!彼怠?br> 治沙需要久久为功。白芨滩在沙漠腹地利用自然降雨,采取草方格固沙、雨季撒播草籽、穴播灌木种子、营养袋苗造林、春秋植苗造林等综合治理措施,极大提高了草木成活率。同时,在沙区边缘有灌溉水源的地方,采取滴灌节水技术,营造乔灌混交林,种植沙地经济林,发展沙产业,实现了治沙与致富同步发展。
植绿,更要护绿。59岁的吴敬忠今年“五一”假期也没有休息。他在白芨滩国家级自然?;で总柑擦殖∽钇兜亩寤ち值阋丫崾亓?年,是整个护林点唯一的护林员。每天清晨,吴敬忠骑上摩托车在管护区内来回巡护,一人一车,每日行程49公里。
在吴敬忠守护的林区,有一小片父辈栽下的小叶杨林,当年的小树如今已树干粗壮,枝繁叶茂?!罢庑┦髂径际前总柑脖浠募ふ撸也坏鼗ず盟?,还要让后辈把这种治沙植绿精神代代传承下去?!?br> 从白芨滩防沙林场到白芨滩国家级自然?;で?0年来,无数像丁河勇一样的白芨滩人投身于治沙植绿,累计治沙造林68万亩,在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构筑起一道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20到30公里的“绿色长廊”,将沙漠推后了20公里,挡住了沙漠南移西扩,?;ち嘶坪拥纳踩?。
新华网 202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