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人工固沙区与流沙区准噶尔无叶豆种群数量特征与空间格局对比研究

?

编号 zgly000143314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人工固沙区与流沙区准噶尔无叶豆种群数量特征与空间格局对比研究

作者 张永宽  陶冶  刘会良  张道远  吴小波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2年21期

年份 2012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植物?;?ensp; 珍稀植物  准噶尔无叶豆  土壤养分  物种组成  生物量  空间格局 

文摘内容 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是中亚荒漠特有小半灌木,稀有种,在我国仅片段化分布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它是流动沙丘的先锋物种,也能成功定居于人工固沙区(草方格)。对比研究了人工固沙区及自然流沙区的准噶尔无叶豆群落物种组成、种群密度、高度、盖度、生物量等特征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人工固沙区内的准噶尔无叶豆群落物种的科、属、种数均明显多于流沙区,而且2种生境物种相似性指数仅为0.522,表明人工固沙生境显著改变了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除植株密度外,人工固沙区种群的高度,盖度,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密度,单株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等数量特征均显著高于流沙区。2种生境中准噶尔无叶豆种群空间分布的关联维数均接近2.0,体现了较强的个体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占据能力。2种尺度(1 m和2 m)下的聚集度分析表明,2种生境中种群基本为随机分布。因而,人工固沙生境并未明显改变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这可能是种群的固有特性。人工固沙区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流沙区,且与种群数量特征(植株密度除外)呈显著正相关。总之,与流沙区相比,人工固沙使地表得到固定,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明显改变了定居于其中的准噶尔无叶豆种群主要数量特征,增强了种群的生存和适应能力。该结论对荒漠濒危植物的保育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关图谱

相关信息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