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晋西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编号 zgly000146041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晋西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作者 李民义  张建军  王春香  王丹丹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3年03期

年份 2013 

分类号 S152.3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土壤贮水能力  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 

文摘内容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晋西黄土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贮水量、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该地区土壤结构的改良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方式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均显著增大,土壤孔隙度均显著下降,人工混交林土壤物理结构最好,荒草地最差;土壤0-50cm贮水能力依次为人工混交林(74.56±14.96)mm>人工纯林(72.13±8.63)mm>经济林地(65.51±6.43)mm>农地(61.38±9.55)mm>荒草地(55.19±13.18)mm,其中人工混交林与人工纯林,农地和经济林地之间无显著差异,荒草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差异显著;土壤微团聚体平均分形维数(D)表现为荒草地(2.37±0.07)>农地(2.32±0.08)>经济林地(2.25±0.06)>人工纯林(2.09±0.05)>人工混交林(2.07±0.08);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D)与土壤容重,0~0.005mm,0.005~0.01mm和0.01~0.05mm粒级土壤微团聚体体积分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各孔隙度及其所对应的贮水量和0.05~0.25mm粒级土壤微团聚体体积分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