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陕北黄土高原辽东栎林分布区北部边界形成的光合作用机制

?

编号 zgly000140971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陕北黄土高原辽东栎林分布区北部边界形成的光合作用机制

作者 蒙乾财  张晓飞  刘晓  岳明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1年06期

年份 2011 

分类号 Q948.1 

关键词 辽东栎  光响应曲线  气体交换  叶绿素荧光参数  气孔密度  陕北黄土高原 

文摘内容 为阐明辽东栎林分布区边界形成的原因,沿秦岭到陕北黄土高原的水热梯度,选取秦岭北坡(鸡窝子)和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区南部(陈家山)、中部(槐树庄)及北部(下寺湾)4个辽东栎林样地,测定了辽东栎叶片的气体交换与叶绿素荧光参数、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梯度由南到北呈现出由凉湿到偏温干的变化,辽东栎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和光饱和点(Lsp)分别由13.34μmol CO2.m-2.s-1、1489.9μmol.m-2.s-1显著减少到6.99μmol CO2.m-2.s-1、1055.6μmol.m-2.s-1,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分别由0.313μmol CO2.m-2.s-1、7.49μmo.lm-2.s-1显著增加到1.080μmol CO2.m-2.s-1、31.96μmol.m-2.s-1;初始荧光(Fo)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增加趋势,而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等均显著降低.辽东栎的光合能力沿此梯度逐渐减弱,除黄土高原的陈家山外,其他3个样地辽东栎叶片的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无显著差异.陕北森林区北部辽东栎叶片的光化学活性和电子传递速率等降低,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其分布区边界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