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小麦品种及单基因系与叶锈菌互作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

编号 zgly000127396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小麦品种及单基因系与叶锈菌互作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作者 黄国红  王瑶  康振生  魏国荣  朱之堉  李振岐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ぱг?ensp;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ぱг?ensp;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は?ensp;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ぱг?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陵712100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は?ensp; 河北保定071001  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陵712100  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陵712100  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陵712100  河北保定071001  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陵71210 

母体文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03年02期

年份 2003 

分类号 S435.121 

关键词 小麦叶锈菌  组织病理学  超微结构  抗锈机制 

文摘内容 应用荧光显微镜、微分干涉显微镜和电镜技术 ,比较研究了洛 10和冀麦 3号及其相应的单基因系L r2 6和 L r3Bg接种小麦叶锈菌后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特征。洛 10和 L r2 6的组织学表现极其相似 ,呈典型的早期过敏性坏死反应 ,导致侵染结构败育 ;冀麦 3号和 L r3Bg的组织学表现出一定差异 ,锈菌在 L r3Bg上的发展要快于呈现出慢锈特征的冀麦 3号。超微结构研究表明 ,小麦叶锈菌在洛 10和冀麦 3号上的发育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抑制 ,表现为锈菌和寄主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有一系列变化。过敏性坏死反应和胼胝质的形成是 2个重要的抗锈机制。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