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8574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T-RFLP方法的连栽杉木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研究
作者
吴则焰
赵紫檀
林文雄
李建鹃
刘书影
周柳婷
罗扬
刘金福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省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控中重点实验室
作物生态与分子生理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自然?;で芯恐行?ensp;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9年19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714
关键词
连栽
杉木
土壤微生物
群落多样性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文摘内容
运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RFLP),研究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的多代连栽杉木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杉木多代连栽后根际微生态失衡,表现为碳循环菌和氮循环菌等有益菌数量减少,病原菌数量增加。在不同代数杉木土壤中,4种内切酶消化后产生的末端限制性片段(T-RFs)数量具有显著差异,第一代杉木(first Chinese fir rotation plantation,FCP)最高,第二代杉木(second Chinese fir rotation plantation,SCP)次之,第三代杉木(third Chinese fir rotation plantation,TCP)最少。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连栽导致土壤养分逐代降低,除土壤碳氮比与细菌群落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外,土壤养分含量指标与细菌群落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T-RFLP实验共鉴定出细菌门类12门,其中厚壁菌门、蓝藻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是主要优势菌群。随栽植代数的增加,变形菌门细菌比例递增,而厚壁菌门细菌比例递减。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表现为随栽植代数增长而减少,呈现FCP>SCP>TCP趋势,与T-RFs片段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多代连栽降低了杉木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依据功能性不同,可将鉴定出的细菌划分为5类:碳循环功能菌、硫循环功能菌、氮循环功能菌、纤维降解菌及病原菌。连栽导致碳循环菌和氮循环菌相对含量降低,硫循环菌和纤维降解菌相对含量提高,病原菌相对含量随栽植代数增加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