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高量秸秆不同深度还田对黑土有机质组成和酶活性的影响

?

编号 zgly000149631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高量秸秆不同深度还田对黑土有机质组成和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 矫丽娜  李志洪  殷程程  王晓飞  辛士颖  于磊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 

母体文献 土壤学报 

年卷期 2015年03期

年份 2015 

分类号 S141.4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层  腐殖质积累特征  土壤酶活性 

文摘内容 在田间耕作条件下黑土3个土层(0~20、20~40、40~60cm)添加4%和8%高量玉米秸秆于尼龙袋中原位培养近4年后,研究不同层次土壤秸秆转化与有机碳积累特征,以及腐殖质各组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4%的秸秆量0~20、20~40和40~60cm土层有机碳分别增加31.8%、96.4%和171.1%,8%秸秆添加量分别增加了86.2%、193.5%和265.9%,增加秸秆还田深度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0~20 cm土层在无秸秆还田情况下有机碳下降了29.3%,而20~40 cm土层仅下降了1.8%。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酶活性均随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HA/FA)比值发生较大变化,改善了腐殖质品质。各处理腐殖酸碳(HS-C)和胡敏酸碳(HA-C)的大小为20~40 cm土层>0~20 cm土层>40~60 cm土层,而40~60 cm土层则更有利于富里酸碳(FA-C)的积累。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与HA-C、FA-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深层秸秆还田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