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福建省长汀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降雨产流产沙特征

?

编号 zgly000156724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福建省长汀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降雨产流产沙特征

作者 卜建霞  叶功富  尤龙辉  封晓然  李蝶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 2017年04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157.1 

关键词 径流小区  水土保持措施  降雨量  径流深  土壤流失量 

文摘内容 通过布设标准径流小区,定位监测2014年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降雨和产流产沙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径流深大小依次为自然裸露坡面模式(403mm)>人工播草模式(93.7mm)>农田管理模式(92mm)>封禁管理模式(75.2mm)>马尾松纯林(69.6mm)>果园管理模式(60.8mm),年土壤流失量大小依次为自然裸露坡面模式(30.97t/hm~2)>农田管理模式(5.44t/hm~2)>封禁管理模式(2.71t/hm~2)>马尾松纯林(2.43t/hm~2)>果园管理模式(1.6t/hm~2)>人工播草模式(0.47t/hm~2);小雨和中雨是主要的下雨类型,中雨和暴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降雨类型;降雨量和I30是与产流产沙相关性相对较强的两个降雨因子;自然裸露地和封禁管理模式的径流深—降雨量线性回归拟合效果较好,其他模式均表现为较好的幂函数回归;除了人工播草模式外,其他土地利用模式的径流深—土壤流失量线性回归拟合效果均较好。相较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果园管理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较好。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