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鲜食玉米采穗后不同植株部位饲用品质的变化及适宜收获方式研究

?

编号 zgly000168389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鲜食玉米采穗后不同植株部位饲用品质的变化及适宜收获方式研究

作者 董臣飞  许能祥  丁成龙  顾洪如  张文洁 

作者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农业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草业学报 

年卷期 2019年10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513  S548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秸秆  植株部位  收获方式  饲用品质 

文摘内容 利用江苏地区的鲜食玉米品种苏科糯5号,鲜穗采摘后秸秆继续在田间生长,分别在采穗后1、2和3周取样,研究采穗后秸秆不同节位茎秆、叶片和叶鞘的产量、饲用品质分布及变化规律,为选择鲜食玉米秸秆的适宜收获时间、收割部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穗后秸秆干物质产量升高,采穗2周后秸秆的干物质产量最高,其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SC)含量也达到最高,为39.56%,主要集中在穗位的倒6节及以下节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s, WSC)是NSC的主要成分;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随着时间的推迟持续升高,主要集中在基部节位;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含量以上部和中部茎节的叶片中含量高,但随着采穗后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带穗的玉米秸秆产量随时间的推迟持续下降,NSC含量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DMD)显著低于同时期采穗的秸秆(P<0.01),NDF含量显著高于采穗秸秆(P<0.01)。因此,采穗有利于NSC在茎秆中的积累、干物质产量的提高和饲用品质的改善。在生产中鲜食玉米秸秆的适宜收割利用期为鲜穗采摘后2周,收割高度可控制在倒10节以上。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