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四种草本植物混播处理在西藏措那湖沙害区植被恢复中的表现

?

编号 zgly000169646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四种草本植物混播处理在西藏措那湖沙害区植被恢复中的表现

作者 任康  郭坤  郑景明  周金星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0年03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西藏措那湖沙害区  植被恢复  种植方式  生长特性 

文摘内容 在西藏措那湖沙害区采用不同物种搭配方式和混播比例对红豆草、紫花苜蓿(三得利)、披碱草、高羊茅进行播种,并在播种当年和第二年生长期结束后对生物量等特性进行分析,旨在找到适合在措那湖沙区植被恢复中可应用的适宜草种及最佳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1)播种当年混播方式对两种禾本科植物披碱草和高羊茅的株高、根长影响不显著,但会使两种豆科植物红豆草和紫花苜蓿的株高增加;2)混播方式对草地单位面积的生物量有明显的影响,豆禾草种混播处理中生物量会随着豆科植物比例的减小而增加,播种当年披碱草单播及披碱草+高羊茅(5∶5)的混播处理有较高的生物量,分别为(756.33±96.29) g/m~2、(720.25±35.63) g/m~2,次年披碱草单播及披碱草+高羊茅(7∶3)的处理总生物量最高分别为(832.13±124.71) g/m~2、(723.83±57.14) g/m~2;3)披碱草+高羊茅3个混播比例的处理两年中均表现出较高的盖度,其中播种当年披碱草+高羊茅(5∶5)的处理盖度最大为87%,次年盖度均达到60%以上;4)在高寒气候下的混播草种实验中,禾本科植物对草地恢复的贡献要明显大于豆科。

相关图谱

相关信息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