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中国海域海洋生物的营养级指数变化特征

?

编号 zgly000163051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中国海域海洋生物的营养级指数变化特征

作者 杜建国  叶观琼  陈彬  郑新庆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系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2014年04期

年份 2014 

分类号 Q178.53 

关键词 中国沿海  海洋生物多样性  营养级指数  海洋食物网 

文摘内容 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50–2011年渔获物捕捞量资料,分析了我国海域(包括大陆海域、台湾海域、香港海域和澳门海域)129种渔获物的营养级指数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50–1974年我国海洋营养级指数在3.45左右波动,1975–1978年下降至3.35左右,1982–1987年急剧下降到3.25并维持到1996年,1997–2011年平稳回升至3.34。与全球海洋营养级指数相比,1984年之前我国高于全球水平,而1984年之后则低于全球水平。就生物类群而言,鱼类对我国海洋营养级指数的贡献最大,达73.1–85.8%;甲壳动物次之,为9.2–15.5%;软体动物较小,为3.3–11.6%;其他无脊椎动物的贡献最小,不超过1.8%。过度捕捞使我国部分渔获物由原来的长寿命、高营养级的底层鱼类变为现在的短寿命、低营养级的无脊椎动物和中上层鱼类。渔业捕捞许可管理制度、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和负增长计划、增殖放流、扩大海洋?;で婊却胧┑氖凳┛赡苁俏夜Q笥吨甘厣闹饕?。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