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野桑蚕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pbp1、气味受体基因or1和or3的克隆及其与家蚕同源基因的进化分析

?

编号 zgly000137105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野桑蚕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pbp1、气味受体基因or1和or3的克隆及其与家蚕同源基因的进化分析

作者 张升祥  徐世清  孔令斐  司马杨虎  崔为正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昆虫学报 

年卷期 2009年08期

年份 2009 

分类号 Q96 

关键词 野桑蚕  家蚕  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  气味受体基因  性识别 

文摘内容 昆虫能够特异性识别同类异性。雄蚕蛾对雌蚕蛾感知定位过程中,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BP1、气味受体OR1和OR3起重要作用。为研究家蚕Bombyx mori和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杂交困难的分子机制,了解性识别相关基因的进化,本研究克隆得到了野桑蚕的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pbp1(GenBank注册号:GQ246497)和气味受体基因or1(Genank注册号:GQ246496)和or3(GenBank注册号:GQ246498)。序列分析发现,家蚕与野桑蚕相比,pbp1基因存在4个SNP位点,分别为C10A,A40T,T270C和A333G,其中2个SNP位点引起氨基酸的改变,分别为Q→K和N→Y;or1基因存在5个SNP位点,分别为T910C,A1147C,A1192T,T1276C和G1282A,其中1个SNP位点引起氨基酸F→L的改变;or3基因存在4个SNP位点,分别为A507G,A513G,T605C和G672A,其中1个SNP位点引起氨基酸I→T的改变。3个基因的遗传距离很近,进化速率也很慢。氨基酸的分子量和等电点有细微差异或无差异。PHD预测的二级结构表明,变异位点对附近区域的结构没有任何影响,功能位点也没有变化。推测家蚕与野桑蚕之间,这些基因功能可能没有差异,即二者的雌雄性个体间可以相互感知、识别,这与实验观察结果一致。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