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松苗立枯病的研究Ⅱ.病害流行

?

编号 zgly000101525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松苗立枯病的研究Ⅱ.病害流行

作者 吴友三  高雅  顾嗣芳  王桂珍  郑淑芳  刘正南  陈锡芳  关德江  郭锡华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  辽宁省固砂造林试验站  辽宁省草河口试验林场 

母体文献 植物?;ぱП?ensp;

年卷期 1963年04期

年份 1963 

关键词 苗立枯病  病害流行  幼苗生长期  丝核菌  腐霉菌  苗床土壤  土壤含水量  镰刀菌病  土壤温度  限制因素 

文摘内容 根据六年来的资料分析,在东北各地松苗立枯病发生的开始时期,一般多在5月中旬,北部则稍迟;流行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间,为期将近一个月;发病休止期约在7月初旬至8月中旬,差异比发病开始时期大。病害发生延续期约45—82天,平均发病期为61.4天。红松幼苗发病与流行盛期较晚,与樟子松和落叶松有所不同。三种立枯病菌病苗的出现时期受土壤温度的影响。丝核菌(Rhizoctonia)病苗发生最多在土温18—22℃,腐霉菌(Pythium)在17—22℃,镰刀菌(Fusarium)在23—28℃,所以一般早期发生的病苗主要为丝核菌侵染所致,其次为腐霉菌,在后期则多数为镰刀菌,但如早期土温较高时,亦有较多的镰刀菌病苗。总的发病土温范围是11—30℃,适温为18—25℃,红松幼苗的发病土壤适温还要高些。松苗立枯病在东北地区的流行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的影响。松苗在生长感染期间,如遇雨量大和次数多或土壤含水量高时,则有利于发病,几天后在流行曲线上即可出现发病率的高峯。土壤温度不是病害流行的主要限制因素,因为在幼苗生长期间,土温范围都适宜于立枯病的发生。在同一地区的发病期间,苗床土壤 pH 值的变动并不显著,故在同一地区病害流行与 pH 值关系亦不大。当年病害发生总百分率的高低,除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外,还受病害发生延续期长短的影响。如发病延续期久,则总的发病率较高。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