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长江中下游白土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形成过程的特点

?

编号 zgly000101455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长江中下游白土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形成过程的特点

作者 徐琪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士壤研究所 

母体文献 土壤学报 

年卷期 1962年01期

年份 1962 

关键词 地带性土壤  风化壳  地理分布  河流阶地  稻麦两熟  湖泊沉积  轻粘土  淮河以南  农业生物  潜育层 

文摘内容 白土是北亚热带主要的水稻土类型之一,在我国淮河以南与长江中下游一带以及日本的九州、四国与本州南部均有广泛的分布,这一地带是主要的稻麦两熟地区。白土之所以分布在这一地带是农业生物特点所决定的。大凡在这一地区的地带性土壤与其下的紅棕色风化壳及其再沉积物上改种水稻后,普遍出現白土化过程。紅棕色风化壳在这一地区有极广泛的分布,其特点是活性铁錳量低,而易于还原淋洗,质地为重壤-轻粘土,其中粉砂量高,这便为白土的形成提供了客观基础,因之白土多分布在丘陵谷址、河流阶地及古老平原上,而在現任河流与湖泊沉积地区白土并不多见。白土形成过程是在氧化还原交替情况下进行的,包括二个主要方面,即化学淋洗与机械淋洗,在这二个过程作用下,使出现了白土的典型特征——剖面上部养分与活性鉄锰贫乏,粘粒含量降低,而粉沙含量增加,从而出現明显的淀浆板結現象。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