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5842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丘陵沟壑区林地水文生态效应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USDA-ARS Grazinglands Research Laboratory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8,28(7)
页码
2954-2963
年份
2008
分类号
Q143
关键词
丘陵沟壑区
林地
水土保持
土壤水分
文摘内容
根据安塞水土保持试验站1993~2002年林地径流小区的降雨产流产沙的定位观测资料及2002年土壤含水量资料,分析了不同树种对坡面尺度降雨产流产沙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场降雨径流小区的产流量、产沙量与降雨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场降雨产流量和产沙量与降雨量和最大30min雨强的乘积呈正相关,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场降雨产沙量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为0.253,各处理场降雨产流量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465~0.723,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1)。同时,各树种均具有良好的减流减沙功能,与农地相比,年均产流量和产沙量分别减少4.8%~52.9%和26.8%~86.0%;沙棘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减流减沙效益优于油松纯林。同时,沙棘纯林及其各混交林在造林初期就表现出良好的减流减沙效益,随着树龄的增长,其作用更加明显;而油松纯林在造林初期作用不明显,甚至出现产流量和产沙量大于农地的现象,但随着树龄的增长,减流减沙作用逐渐呈现并增大。沙棘纯林及其混交林30cm以下土壤含水量在整个生长季中均呈递减趋势,生长季初(4月份)土壤含水量最高,而生长季末(10月份)降到最低值。2002年沙棘纯林的耗水深度为220cm,而其混交林的耗水深度达到300cm。同时,在整个生长季节中,沙棘纯林及其混交林整个剖面平均土壤含水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沙棘×杨树〈沙棘〈沙棘×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