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河西走廊芦苇的光合碳同化途径对生境条件的适应

?

编号 zgly000113627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河西走廊芦苇的光合碳同化途径对生境条件的适应

作者 郑学平  张承烈  陈国仓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生物系  兰州大学生物系 兰州 730000  兰州 730000  兰州 730000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年卷期 1993年01期

年份 1993 

关键词 芦苇  花环结构  RUBPcase/PEPcase比值  乙醇酸氧化酶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 

文摘内容 本文以甘肃省河西走廊生长的四个不同生境芦苇为对象,比较研究了它们的叶解剖结构、光合关键酶活力、乙醇酸氧化酶活力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结果发现,沼泽芦苇叶中虽具有不典型的花环结构.但维管束鞘细胞中不含叶绿体,RUBPcase活力/PEPcase活力比值为24.4,乙醇酸氧化酶活力为1218Unitmgpro-1·min1δ13C值为-34‰,这些测值位于C3植物(小麦)的范围内。生长于沙丘上的芦苇叶片具有明显的花环结构,维管束鞘细胞内含异型叶绿体,RUBPcase活力/PEPcase活力比值为0.985,乙醇酸氧化酶活力为504Unitmgpro-1·min-1,δ13C值为-20.9‰,这些测值与典型C4植物(玉米)十分相似。盐化草甸芦苇和盐化草—沙丘过渡地带芦苇叶中均具有明显的花环结构,维管束鞘细胞中含大型叶绿体。RUBPcase活力/PEPcase活力比值分别为2.45和1.53,但乙醇酸氧化酶活力分别为1470和2058Unitmgpro-1·min-1,δ13C值分别为35.6和30.6%,综合盐化草甸芦苇和过渡地带芦苇的上述指标,似介于沼泽芦苇和沙丘芦苇之间。由这些结果可以认为,分布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芦苇,在种内发生有由环境因子引起的光合碳代谢途径的适应性改变。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