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3250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中国实施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进展
作者
徐海根
丁晖
欧阳志云
张文国
崔鹏
徐卫华
刘立
吴军
卢晓强
曹铭昌
陈炼
乐志芳
吴翼
雷军成
作者单位
环境?;げ磕暇┗肪晨蒲а芯克一肪潮;ど锇踩氐闶笛槭?ensp;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げ孔匀簧;に?ensp;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6年13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Q16
关键词
爱知目标
指标体系
红色名录指数
海洋营养指数
就地?;?ensp;
生境恢复
文摘内容
针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形势,国际社会于2010年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2011—2020年)。该战略计划确定了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采用压力-状态-惠益-响应模型,建立了评估2020年目标进展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生物多样性现状、生态系统服务、压力和响应4个方面,涉及17个一级指标、42个二级指标。研究表明,除目标2、16和18因缺乏相应指标无法评估外,目标1、3、4、5、7、10、11、14、15、17、19、20的相关评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这些目标的实施正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特别是目标3(鼓励措施)、目标5(减少生境退化和丧失)、目标11(强化?;で低澈陀行Ч芾?、目标14(恢复和保障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目标15(增强生态系统的复原力和碳储量)进展较大;但目标5中的草原生态系统保护,目标6(可持续渔业)、目标8(控制环境污染)、目标9(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目标12(?;な芡参镏?、目标13(保护遗传资源)的相关评估指标大多呈现恶化的趋势,表明虽然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尚需采取更加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才能实现这些目标。今后应进一步开发生物多样性价值、可持续消费、生态退化、农林渔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代表性和管理有效性、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等方面的指标,更加重视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重视濒危物种和遗传资源的?;ひ约巴饫慈肭治镏值姆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