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铁尾矿不同复垦模式土壤贮水能力及入渗特征

?

编号 zgly000168333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铁尾矿不同复垦模式土壤贮水能力及入渗特征

作者 吕春娟  陈丹  郭星星  王煜  郭岩松 

作者单位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年卷期 2019年04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152.7 

关键词 铁尾矿砂  复垦模式  水分入渗  贮水性能  入渗模型 

文摘内容 为探究铁尾矿不同复垦模式下土壤水分特征,采用双环入渗法测定6种复垦模式(STJ尾矿砂-土-菌糠、ST1尾矿砂-土、ST2尾矿砂-土、SJ1尾矿砂-菌糠、SJ2尾矿砂-菌糠、T纯土)和对照裸尾矿的土壤入渗过程和贮水性能。结果表明:复垦对土壤贮水性能的提升表现为土壤滞留贮水量>土壤饱和贮水量>土壤吸持贮水量,掺菌糠复垦模式持水贮水量高于掺土复垦模式; 6种复垦模式均渗率与初渗率变化趋势相同,是裸尾矿的1. 17~4. 93倍,其中纯土入渗性能最好,掺菌糠尾矿砂均渗率(1. 958 mm/min)高于掺土尾矿砂(1. 106 mm/min)。分别用Horton、Philip、Kostiakov模型拟合不同复垦模式水分入渗过程,模型拟合精度分析表明,Horton模型适合模拟裸尾矿水入渗过程,Kostiakov模型是描述其他6种复垦土壤水分入渗的最佳模型;对于复垦年限较短的修复模式,密度、孔隙度是影响该尾矿入渗性能的关键因素,与植被类型关系不明显。不同复垦模式下土壤水分入渗研究结果,可为铁尾矿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提供支撑,并为优化尾矿区复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