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土侵蚀地区黑垆土的形成、分布和利用

?

编号 zgly000109683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侵蚀地区黑垆土的形成、分布和利用

作者 张淑光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1988年03期

年份 1988 

关键词 黑垆土  黄土侵蚀  腐殖质层  黄土母质  洛川塬  耕种土壤  土类  碱性反应  地带性土壤  腐殖质含量 

文摘内容 黑垆土是我国西北黄土侵蚀地区主要的地带性土类,也是一种古老的耕种土壤。在温暖带草原生物气候条件下,特殊的黄土母质与植被类型,赋予黑垆土深厚的腐殖质层,但有机残体分解较快,土壤朝弱腐殖化与土壤碳酸盐性和隐粘化的成土方向发育。黑垆土腐殖质层厚度80—100厘米,腐殖质含量1.0—1.5%,以胡敏酸为主,全剖面呈弱碱性反应,碳酸盐含量0.5—16.5%,含粘粒8—20.5%,硅铁铝率2.61—2.78,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在黄土侵蚀地区,黑垆土可分为典型黑垆土、粘黑垆土、轻黑垆土、潮黑垆土和黑麻土等亚类。典型黑垆土主要分布在董志塬和早胜塬等黄土塬地,粘黑垆土分布在黄土侵蚀地区南部的洛川塬和长武塬等地,轻黑垆土分布在长城沿线地区。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