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茶不限次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QQ快餐200QQ群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2025-07-11 01:49:26 星期五

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持续强化林草资源?;す芾?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



      持续强化林草资源保护管理 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林草工作成就综述之四
      10年来,全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总体稳中有升,?;こ尚飨浴?021年,15头亚洲象北移南归,生动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云南林草局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环境保护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立最严格制度,实行最严密法治,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ぱ劬σ谎;ど肪常穸源谎源肪?;要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十年来,林草系统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强化基础保障,严格?;す芾砹植葑试?,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保护管理体系,?;す芾沓尚嫣岣?br> 经过十年探索完善,初步构建起林草资源?;す芾硖逑?,大幅提升了林草治理效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持续恢复,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林长制全面推行。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建立了林长制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和考核体系。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林长,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体系,全国各级林长约120万人,其中省级林长421人。林长制的建立,压实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主体责任,形成了属地负责、党政同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将原有的林草综合督查、检查考核整合为林长制督查考核,列入中央和国家机关年度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出台了林长制督查考核办法和工作方案。林长制实施纳入了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范围,首批奖励了林长制实施成效明显的4市、4县。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在规范“长制”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中,充分肯定了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安徽、江西两省率先颁布林长制条例,将相关制度、政策、经验以立法形式固化,为林长制持续发力提供法治保障。江西首创“一长两员”管理体系,各地创新“一长多员”,资源管护实现网格化。辽宁、安徽、湖南等省开展督查激励考评,对工作成效明显地区予以资金奖励、政策支持。
      林草资源保护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全国林地?;だ霉婊僖?010—2020年)》,推动建立国家、省、县三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体系,初步实现了以规划管地、以图管地。依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推进新一轮全国林地?;だ霉婊嘀?。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草原管护网络,全面加强草原征占用监督管理。国家和省级层面制定湿地分级分类管理、湿地名录等多项制度,初步形成了重要湿地、湿地类型?;さ丶氨;ば∏芾硖逑?。建立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沙区天然植被?;ぁ⑸城⒔ㄉ柘钅炕菲?、国家沙漠石漠公园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了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重点地区沙化土地和沙区植被得到有效?;ぁ?br> 野生动植物就地?;ず颓ǖ乇;ね吵锿平?。通过制定重要栖息地名录、划建自然?;で确绞剑乐构婊徒ㄉ柘钅课シㄎス嫫苹狄吧锲芟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さ靥逑?,将重要生态廊道和典型生态系统纳入国家公园范围,有效保护了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ひ吧参镏掷唷F舳抑参镌疤逑到ㄉ?,编制形成国家植物园体系规划,国务院先后批准在北京、广州分别设立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均已正式运行。目前,我国形成了由国家植物园、植物园、扩繁与迁地?;ぱ芯恐行暮椭种首试纯庾槌傻囊吧参锴ǖ乇;ぬ逑?。
      珍稀濒危物种拯救?;こ尚飨?。持续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拯救工程,对大熊猫、海南长臂猿穿山甲、绿孔雀朱鹮及苏铁、木兰科植物等30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进行抢救性?;?,其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不断扩大。圈养大熊猫种群达到673只,野生大熊猫增加到1864只。朱鹮恢复到超过7000只,海南长臂猿增加到36只,白鹤恢复到5300余只。百山祖冷杉成功培育子代4000多株,漾濞槭已超过万株,白旗兜兰通过野外放归有200余株已成活并开花。在我国野外曾一度消失的普氏野马、麋鹿等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华盖木、峨嵋含笑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重新建立了野外种群,且生存区域不断扩大。成功实施了大熊猫、朱鹮林麝、黑叶猴、扬子鳄、普氏野马及崖柏、苏铁、兰科植物野化放归。第二次全国重点?;ひ吧参镒试吹鞑榻峁砻?,全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总体稳中有升,65%的高等植物群落、74%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
      二、实行全面从严?;?,?;す芾泶胧┏中?br> 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形成刚性约束。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确定为约束性指标,并要求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湿地?;ぢ首魑拿鹘ㄉ璧闹饕勘耆挝癖荒扇胛夜躺⒄蛊兰壑副晏逑?。推动划定和实行生态?;ず煜撸细癖;ぶ氐闵δ芮?、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的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确保面积不减少、用途性质不改变、生态功能不降低。
      林木林地草地管理更加严格。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定额管理,开展林地占补平衡试点,规范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草地,严格控制林地草地转为建设用地,禁止毁林毁草违法行为。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取消了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和木材运输许可管理,逐步放活人工商品林采伐。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ぬ烊涣?。修订了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和管理办法,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完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补助政策,推进天然林?;び牍媪止芾聿⒐?,建立了公益林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大树移植,遏制“大树古树进城”,制定出台?;す芾硪饧?,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划定基本草原,严格落实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推动天然草原休养生息和永续利用。
      野生动植物禁贸禁食全面推行。全面停止犀牛角、虎骨及其制品贸易,全面禁止象牙及其制品商业性加工、销售和进口,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就瓿稍谘骋吧锎χ煤脱郴Р钩スぷ鳎咨平饩隽巳斯し庇泄厣呃?、鹦鹉等出路问题,养殖户群体实现平稳转型。加强对野生动物的分级分类管理保护,调整发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野生植物名录,名录新增了517种(类)野生动物和300种(类)野生植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达到980种8类、野生植物达到455种40类。
      三、严格执法监管,资源监督管理能力有所提升
      持续开展森林督查,整治林草资源破坏问题。推广应用卫星遥感、互联网+、云平台等高新技术,采取卫星遥感与地面核实相结合、省级自查与国家抽查相结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森林督查。初步形成了“省负总责、分级负责、上下联动”覆盖全国范围的森林督查体系,构建了“天上看、地面查、网络传”的常态化森林资源?;ぜ喙芴逑担岣吡朔⑾制苹瞪肿试次侍獾哪芰退?。采取警示约谈、挂牌督办、全国通报等措施,有力推动了非法毁林毁草、占用林地草地湿地、破坏自然保护地以及违规用火等涉林草重点问题查处整改。
      保持高压态势,打击涉林草违法犯罪行为。坚持全覆盖、零容忍,组织开展打击毁林毁草和破坏野生动物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一批重大案件,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国家和各地建立了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网络野生动植物执法工作机制,最高检、最高法和公安部、司法部印发了依法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犯罪的指导意见,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非法交易专项行动。指导各地建立了野生动植物义务监督员制度。积极参与“眼镜蛇行动”“雷鸟行动”等野生动物国际联合执法行动,与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建立合作机制,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走私、非法采伐等行为。
      四、强化支撑体系,资源?;せ〗徊胶皇?br> 依法?;さ玫郊忧?。颁布了湿地?;し?,修订了森林法、草原法、种子法、野生动物?;しǎ谧橹贫ü夜胺?、自然?;さ胤ê托薷纳址ㄊ凳┨趵⑸植菰阑鹛趵?、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等一批法规,制修订部门规章25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林草法律法规体系。同时,明确了林草行政案件及涉林涉草违法行为分类,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和持证上岗,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规范林草行政许可、行政检查等执法活动,林草行政执法水平和效能不断提高。
      资源调查监测有所创新。顺应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的发展趋势,组织各地将林地和森林落实到山头地块,第一次建成了统一标准、统一时点、无缝拼接的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及其动态变化。在实施专项调查基础上,采取遥感与现地调查相结合、图斑与样地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创新开展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实现了以国土“三调”数据为统一底版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资源全覆盖监测。从过去每五年出一次监测结果到现在一年一度产出监测结果,全面查清林草湿沙资源本底,及时掌握动态变化,为推进生态?;ば薷春土植葑试纯蒲Ь脊芾泶蛳铝肆己没?。
      智慧管理平台建成使用。加快建设并扩大应用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形成总平台和五大类数据库。森林草原防火、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国家公园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等业务系统已接入应用,资源动态管理、数据实时跟踪的精细化管理体系,以及“天上看、地面查、网络传”的闭环监管体系基本建立。
      五、加大灾害防控力度,生态安全风险有效控制
      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把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有效防控和减少各类林草灾害和生态安全问题。
      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全面增强。坚持防灭火一体化,不断完善森林草原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体系。派出工作组开展包片蹲点,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行业管理责任。加强火源管理、防火巡护、监测预警、检查指导、宣传教育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一批防火项目。全国重点区域火情瞭望覆盖率达到85.6%,通信覆盖率达到80.8%??够鹣找寂挪檎魏筒榇ξス嬗没鹦形ㄏ钚卸?,深入推进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和重点防火项目建设??股掷谆骰鸱揽丶际豕ス兀诖笮税擦肓智ǔ扇哺堑纳恋缍ㄎ惶讲馔?,定位监测雷电的频次、强度和位置,以便及时发现、及早处置雷击火。大兴安岭2022年入夏以来发生的多起雷击火,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置。严格执行“有火必报”、卫星监测热点核查“零报告”等制度。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分别稳定在0.9‰和3‰以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有害生物防治得到加强。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治五年攻坚行动计划,建立13个部门防控协作机制,对黄山、秦岭等重点区域实行联防联控,推行包片蹲点机制,实现松林小班精准化防治管理,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揭榜挂帅”科研攻关,松材线虫病疫情扩散趋势有所放缓,2021年发生面积、病死树数量同比分别下降5.12%、27.69%。重庆市、山东省松材线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黄山景区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护,泰山景区连续2年无疫情,威海市大发生态势得到扭转。针对美国白蛾、红火蚁等外来物种,实行关键区域重点防控,成功处置了2021年秋季美国白蛾局部成灾扰民事件。2021年全国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面积分别达1.51亿亩、2.06亿亩。
      疫源疫病和沙尘暴灾害监测处置能力不断提升。优化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体系,强化监测队伍能力建设,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野鸟禽流感、野猪非洲猪瘟、岩羊小反刍兽疫等野生动物疫情??蒲Э股吵颈┰趾嗖庠ぞ坝贝χ霉ぷ?,有效防控沙尘暴灾害,北方沙尘天气明显减少,危害明显减轻。
      推动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在14个省份开展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防控综合试点,实施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定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妥善解决人兽冲突问题,既?;ひ吧镉治な芩鹑褐诶妗2扇∪嵝愿稍ご胧?,科学引导和处置云南亚洲象群北上南归,确保了人象平安。成功救助和放归黑龙江进村野生东北虎。象往北方、放虎归山事例,生动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受到各方肯定和点赞。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
      中国绿色时报 2022-09-26

关键词 林草资源  ?;す芾?ensp; 生态  生物多样性  自然生态  安全边界  生态安全  图片 

相关图谱

相关信息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