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林下经济产值达163亿元,连续第三年排名全区第一。目前,全市林下经济发展面积997万亩,从业人数76万人,惠及林农124万人,促进林农人均增收2000元。
桂林市林地资源丰富,面积近3000万亩,加上独特的气候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大有可为。近年来,全市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持续推进森林“四库”建设,构建了以合作社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林下经济发展新格局,探索出一种不与粮争田、不与农争地的发展新模式,为林农增收、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给林下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桂林市政府主导,紧盯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出台政策。对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实施主体进行奖补,创新推出“药材贷”“林易贷”“惠农贷”等金融产品,为林下经济经营主体提供低息贷款。大力整合使用林业、农业等涉农资金,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同时,积极打造林下种植农旅示范基地,争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通过组织申报自治区林下经济示范项目,重点开展品牌建设,有力推动全市林下经济发展。
5年来,桂林市有16个林下经济示范项目获自治区林业局支持,扶持资金共800万元,示范推广了灵芝、黄精、金毛狗脊等特色林下种植。目前,全市已培育广西第一批中药材示范基地1家、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5家。龙胜县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资源县、兴安县分别入选全区第一批、第二批林下经济示范县。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自治区级龙头企业桂林亦元生现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通过甄选100种紧缺药材,种苗年生产能力达3000万株,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该企业是全区首家获得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毛狗脊生产、销售许可证的企业,在资源县、龙胜县、兴安县、灵川县开展了林下种植金毛狗脊试点,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
桂林欧润药业有限公司辐射带动建成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8个,带动合作社或家庭农场30多个、林农上千户参与林下中药材种植。现已建成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项目(基地)5个,年加工中药材5万吨,构建了全产业链条。
在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桂林六垌茶业有限公司组织村民依托23万亩竹林种植六峒茶,年产茶叶4000公斤,产值480万元。目前,六峒茶茶青收购价达每公斤70元,一个茶农一天采茶可获约500元收入。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同时,桂林市注重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通化修正实业有限公司等研究所、企业、高校合作,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加工、中药饮片、中成药研发及生产、大健康产品生产及销售。
在林下中药材种植重点示范基地建立科研院校工作室、实验科普基地,推进良种选育、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先进实用技术的转化和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更多高附加值产品,为企业解决林下中药材种植发展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技术保障问题。
灌阳尚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设立了草珊瑚和灵芝种植基地2个博士工作站。桂林聚辉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签订桂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及繁殖技术研究成果转让合同,确保林下经济产业收益。
此外,桂林市深度挖掘林下经济产品的食用、药用、营养保健、观赏价值。资源县开发出九蒸九晒黄精、玉竹茶、即食饮片、养生药膳包等深加工产品,凭借健康属性和品质优势,相关产品快速推向市场,并在养生消费品领域持续走俏。其中,“即食黄精”获2024年世界林产品及木制品展林下经济产品与森林康养类银奖。灌阳县依托现有林下产品,加工生产草珊瑚茶、灵芝片、灵芝面、灵芝酒等产品,年产值超7亿元。
借助森林资源优势,桂林市通过持续推进林下经济复合经营,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全方位提升了区域林下经济产品附加值。(蒙志欢 戴萍)
中国绿色时报 2025-07-10